文/林妙香老師
我曾經一手造成一個孩子吃過動症藥,讓他狀況變得相當糟糕。我懷抱愧疚,最後決定負起責任,再用教育的方式,把這個孩子救起來。幸好我做到了,否則我大概會後悔一輩子。
這是12、13年前的事,當時我還是一位國小老師。
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的狀況很多,包括他會拿起椅子做出要丟同學的樣子,雖然他沒有一次丟到別人,但是光是他的動作就讓很多人害怕,他的情緒很暴走,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
幸好他有一位很好的導師,這位老師給他非常大的包容,一直引導他做一些消耗體能的運動,也給這個孩子一些目標去完成,孩子的狀況時好時壞,我和他的導師常為了這個孩子的情況費盡心思,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勢必和家庭的教養有關。
母子在校上演動作片,我勸母親帶孩子看醫生
曾經有一次,孩子因為不想讓媽媽看到成績不理想的考卷,當媽媽來接孩子放學時,孩子一看到媽媽走近,竟然火速地把考卷撕碎並塞進自己嘴巴,媽媽一看到孩子吃考卷的舉動,就衝向孩子,用力挖他嘴巴的考卷並且一直搧打他的臉。這場面讓老師搖頭,我們也更能理解這個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容易爆走或不穩定。為了處理這個孩子的情緒,老師們也真的絞盡腦汁,但換來的挫折比成就感多更多。
那時,正好有醫生到學校演講,他說一個班級會有百分之五~八的孩子是過動症,這些孩子需要被幫助。我和這位孩子的導師都非常認同,對!也許他就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應該要幫助他。
一開始跟家長鼓勵帶孩子去就醫時,家長很反彈,因為一來因為工作忙,二來他不覺得孩子有病。為了幫助孩子,導師和我就跟媽媽說:「沒關係,就去給醫生看看吧,如果醫生說他是過動症,至少我們比較能夠體諒孩子,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有他不可抗力的狀況,老師們也就不會一直對他生氣了。」最後,媽媽就帶孩子去看醫生了。我心裡想著:「耶!我覺得好棒,我有幫上忙。」
但,讓我困惑與不解的事情開始陸陸續續發生。其中一件事是當孩子第一次去看醫生,在簡單的問卷填答與問診之後,他馬上被鑑定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而且立刻拿到藥。當時的我有點嚇一跳,第一是因為這個疾病號稱腦內分泌失衡,但怎麼沒有任何有關「腦內分泌是哪些失衡」的檢查;再者,我以為醫生會觀察一段時間,或者至少會跟父母討論在教養上要注意哪些事情,並且可以把藥物處遇當成最後一個手段。
然而過程並非如此,在短短的時間內,孩子就被貼了有病的標籤,而且迅速拿到藥,而這個過程沒有人提及父母的教養造成的後果,看起來「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這著實讓我匪夷所思,但當時的我並沒有勇氣提出我觀察到的,面對所謂的白袍「專業」,我只好說服自己,要相信專業,醫生會幫助這個小孩,而且當時所有來學校或在醫院演講的醫生就是告訴大家:讓孩子吃藥是可以幫助他的。
孩子眼神空洞,情緒暴走
結果這孩子開始吃藥,小二、小三,一直到小四,說真的,狀況並沒有真的比較好,用藥後,感覺比較可以靜靜坐著一陣子,有一位老師觀察到,孩子的眼神有時空洞,但是時而情緒爆走的情形依舊會發生。我觀察到他的負面情緒通常是由於一直被阻止、被數落、或不被了解所導致。
舉例而言,有一次校外教學,我跟著他們班的車間接幫忙看照他,而他旁邊有一個教保員,這位教保員是年約五十幾歲的女性,對人很和善,也常常有耐心的苦勸這個孩子。但整個校外教學的過程,可以看到教保員從頭到尾一直緊跟著這個孩子,當他對任何活動感到好奇時,這位教保員都不斷提醒他:「不要動!」「不要弄!」「不要跑!」「不要說話!」「不要舉手!」「不要拿!」⋯⋯可以理解教保員為了怕孩子犯錯,結果一直阻止這個孩子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但這個情況最後讓孩子情緒爆走,惡言相向對她怒吼:「我最恨你,你這個巫婆!」
看到這情況,我突然能夠理解這個孩子遇到的瓶頸,最主要還是來自於沒有被同理,如果我是這個小孩,我也會很不舒服。所以後來我跟教保員溝通:「也許今天我們大人稍微放輕鬆一些,你也放寬心,讓他跟著我,我可以負責陪他玩,有什麼狀況我再請你支援。」然後這一天的其他行程,我就一直陪著他,孩子想要去哪裡,我就陪著他去,我不會告訴他不行、不行、不行,但我有請他要試著跟我好好用說的。一天相處下來,我覺得這個孩子其實不會不能溝通,他還是可以試著好好表達的。同時,我也開始質疑自己一直相信的事情:他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許,他真的只是需要有人懂得如何與他相處?
就在這個孩子即將升上五年級的那個暑假,我行經美國洛杉磯旅行,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參觀了國際CCHR(公民人權委員會)在日落大道的死亡工業博物館,在館內人員專業的導覽之後,我對於精神科治療的真相感到非常震驚!我驚覺到我這幾年為了幫助特殊的孩子,我給過好幾次建議要父母帶去就醫,但這整個看似醫學專業的背後,其實並非真正的科學,而是為了龐大的商機,犧牲掉孩子的童年與父母應該面對的教養責任。我沉痛地對自己說:「天哪,我之前究竟做了什麼事?!無知的我把孩子推入無底的深淵?!」
決定當孩子的導師
由於這個孩子二年級開始用藥是我鼓勵媽媽去鑑定的。我回想起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個孩子的教養一定是有狀況,才會變成當時那個樣子,所以我決定以老師的身分把教育他的責任扛起來,我必須親自帶這個孩子,也算是對他的補償。因此暑假結束後,我當上了他的班級導師。在開學前,我約了媽媽仔細了解有關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的情況,我搜集到很多線索。
我問媽媽:「家裡有誰生氣的時候,會抓著對方去撞牆的行為呢?」(孩子在學校會抓著同學撞牆的動作,雖然沒有真的撞上去,但有做類似的動作,蠻嚇人的。)
媽媽回答:「爸爸。」
我又問:「家裡有誰,只要生氣就會亂罵人?」
媽媽回答:「我和他爸爸都會。」又不好意思地說:「那天我騎著摩托車載著他和妹妹,結果摩托車後輪爆胎,我就把兩個孩子趕下車,然後罵他們。」
我心想:「孩子會情緒爆走、亂罵人,其實也是其來有自、有跡可循。」
我又問媽媽:「暑假孩子有用藥嗎?」
媽媽說:「暑假都沒有吃藥了,之前學期中,老師反應他上課不乖才會讓他吃藥。」
我問:「孩子吃藥後的狀況如何?」
媽媽說:「孩子有表達過,吃藥後皮膚會癢,感覺很像螞蟻一直爬,但他又感覺動不了,很不舒服。但因為老師有反應他可以安靜半天。上課比較認真。所以就不管孩子的感覺,繼續吃。」
其實這個孩子安靜之後,成績有變好一些,我想這是老師們和父母想要的成效,但恐怖的狀況在後面,因為吃藥並未真正的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他只是短時間的安靜,媽媽有提到,吃藥之後,孩子有時會突然脾氣一來就暴走。後來我跟媽媽一起看了藥物的仿單,利他能的藥物仿單寫著:會造成暴力行為,會造成情緒衝動、影響食慾、睡眠等等,媽媽表示,這些情形他都有,之前醫生的處理方式就是再加開一些藥物來處理這些問題。
從媽媽那裡得到孩子更多的資料後,我就跟他媽媽商量,既然孩子暑假都沒有用藥,那麼可以試著跟醫生討論,讓醫師了解他現在有比較穩定,老師也能接受孩子的情形,果然,醫生就說,如果老師沒說什麼了,那就不用吃藥了。所以這個孩子小五之後就沒有吃藥了。(然而,所謂的腦內分泌失衡需要用藥,或者現在穩定了?沒有失衡了?兩者都一樣,都沒有經過任何醫學檢測,這也是讓我內心產生質疑的原因。)
另外需要處理的狀況還有孩子的飲食習慣。
孩子的飲食習慣很糟,非常愛吃甜食、早餐亂吃、水喝的極少,皆以含糖飲料為主。媽媽會給孩子早餐錢,讓他自己去買。孩子的早餐通常是芬達橘子汽水加薯條,結果就是容易導致過動現象的:色素有了、甜食有了、加上沒有足夠的營養這個條件也具足了,如此可以想見這樣的飲食習慣,孩子會有過動的狀況,不過就是剛好而已。
用教育方法成功協助過動寶貝
我也觀察這個孩子相當聰明,在學習上是有遇到一些困難,但他能在進行美勞課的活動時,專注參與,他喜歡畫圖、喜歡創作。
我想用教育的觀點來協助他,而非只是把他當成是一個有病的孩子,因為當我用疾病的標籤在他身上,大人就能有充分的理由卸除自己的責任。雖然跟這孩子相處,有時候還是會遇到瓶頸需要解決,但我不覺得他需要用藥,反倒是他必須學習和人相處的方法。長期父親對待他的方法,讓他有樣學樣地暴力對別人,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模仿,我必須協助他了解,他能夠和父親不一樣,他能夠和過去的自己不一樣。
我給孩子的觀念是:「你不可以拿『自己有病』當成人生的擋箭牌,你可以和以前不一樣,你可以試著學會控制自己。」
小六下學期因為一些事情,孩子轉學了,我沒能帶他到畢業,但這個孩子確實也沒有再用藥了。
後來,這個孩子在讀高三的時候,他在Facebook上面找我。他留言給我:「老師我是某某某,你還記得我嗎?」我看到的時候超開心了。我們見了面,孩子說他有打工,想要請我吃飯。我很感動。
這孩子告訴我:「老師,我想要謝謝你。」
我問他:「為什麼?」
孩子回答我:「因為你是第一個告訴我,我沒有病,我應該要學會自律的人。」
孩子也分享他在高中的時候也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師,他告訴我:「一個願意懂學生心情的老師,真的很重要。」
這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目前也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他在小學五年級之後,就沒有再用過動症的藥,有所成長也找回了自己,他覺得不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藉口,而是要學會方法去過生活。我很感謝這個孩子,他幫助了我勇敢正視過動兒用藥的問題,也讓我勇敢去學習如何真正的協助他們。
我曾經愧疚,這個孩子一開始用藥真的是我促成的。身為老師,我能深刻的體會到,為什麼那麼多老師會叫孩子去用藥,這些老師並不是想害孩子,而是老師資料不足。穿著白袍的醫生,到學校宣導的內容,是這麼具有影響力,是醫療方面的意見領袖,老師也就不疑有他的順從了。
但是當我看到CCHR公民人權協會提供的精神科治療真相,我發現教育和教養的責任,絶不是吃藥丸可以代替的,事實也證明在我眼前。當我決定重新用教育專業的觀點來了解孩子時,真的就找到打開問題的鎖了。我希望將這個寶貴經驗,分享給所有碰到行為偏差和情緒障礙小孩的辛苦老師們,我們的教育專業,才是真正能拯救小孩一把的利器,絶對不要小看教育的力量:教育能做的事超乎想像!
與各位共勉之!
林妙香老師簡介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知名親子教育專家,演講上千場,亦受邀到廣播電台,電視節目,跟徬徨的父母分享有效親子教養觀點,觀眾上萬人,曾受邀至國內外媒體專訪親職教養妙招。
(謝謝林老師分享她的教育經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