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阿忠哥
整理編輯/CCHR公民人權協會
我65歲,已經退休了,現在是有機農業公益團體的義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吃精神科藥物的經驗,以及減藥戒藥的過程。希望這樣的分享對社會大眾會有幫助。
我吃了3年多的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很大。一直到2022年,我為了治腰痛,找到了蔡凱宙醫師。這位醫師很為病患著想,我在他的幫助下,成功的戒斷了精神科藥物。
覺得不快樂睡不著,去找身心科
在大約2019年左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生活很鬱悶,工作壓力大,而家人相處單調又乏味。某天,我開始有耳鳴現象,但到處找醫生都看不好,最後轉去身心科看診。
會看身心科一方面也實在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很不快樂。縱使從他人的觀點來看,我的生活條件很好,經濟條件很好,表象來講家庭美滿,家人不會給我壓力,我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也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賺到的錢,我還買了豪車一部。
但我覺得這些又有什麼意思呢,那都只是快樂一下下,然後心情還是沉下去了。後來看了心理師,就覺得這真的不是外面的物質的關係,是自己心理的關係,我發現原來是自己內心從小的時候,有些事不如意、不圓滿,有些事情仍然很壓抑的放在心上。到最後,無論如何就是開心不起來。這麼不快樂,所以我才會想去看身心科醫生。
身心科醫生透過問診,沒有叫我做生理檢查,沒有抽血,就診斷我為重鬱症,並立刻開立精神科藥物給我,包括:離憂膜衣錠(抗憂鬱劑)、樂穩錠(抗焦慮劑)、利福全(抗癲癇)、煩多閃膜衣錠(抗憂鬱劑)。這些藥,我吃了大約3年。
吃藥的頭兩、三個月,我就開始出現了副作用,就算身心科醫生有開煩多閃這顆安眠藥給我,我仍然必須壓抑著情緒、睡不好、或頻繁的睡不著覺,狀況還是一樣。
另外,也因為藥物副作用,讓我開始對於生活變得沒有什麼動力,哪裡都不想去,連出去玩也覺毫無樂趣可言。我甚至還出現自殺的想法,這種想法在還沒有吃身心科藥物之前,壓根不存在。
使用情緒的「能力」消失了
當時,我整個情緒是被壓抑的,情緒起伏變得「好像」很平穩的樣子,事實上是,使用「高興情緒」和「難過情緒」的能力不見了。高興也高興不起來,也不會感到難過。但是情緒卻卡在暴躁和生氣。甚至家人也認我我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沒耐性、很容易為小事情生氣,但是他們會覺得,因為我的身心狀況不好,所以就沒有跟我計較了。
我曾看到報章雜誌的文章,寫到吃藥只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等等的狀況,並沒有真正的在解決問題。而我已吃了那麼久的身心科藥物,到後來我自己也不想吃了,感覺吃那麼久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改善。我把這感受分享給家人,家人們也都認為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繼續吃身心科的藥。
我每兩個月回診一次身心科,在吃藥的後期,我持續跟台北馬偕醫院身心科醫生溝通,並讓醫生知道:「我的睡眠狀況已平穩,能不能減藥?」我想透過身心科醫生協助我漸漸減藥。但是,身心科醫生卻也持續回覆我說:「你狀況沒有好,你能維持現在的狀況,是因為吃了我開的藥,所以你要繼續吃藥。」當時,我只好勉為其難繼續吃了。
終於找到好醫生幫助我減藥戒藥
不過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既然已經下決心要停止吃身心科的藥,所以我便把我的藥物拿給其他的醫生,詢問第二位專業的建議。請其他位醫師幫我重新評估處方,並幫我減藥。幸運的是,我找到的其他醫師,指導我先從某一種藥物開始停用。
後來在2022年2月,因為腰痛,朋友介紹我去看蔡凱宙醫師。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發現蔡醫師的風評很好。
我順便請蔡醫師幫我評估之前台北馬偕醫院身心科開的藥物。我也有讓蔡醫師知道,之前我碰到的身心科醫生要我一直藥的狀況。
蔡醫師回答我說:「你吃身心科的藥要吃到哪時候呢?吃到你死了嗎?」事實上,我自己也並不想再繼續吃藥了,只是我自己不知道怎麼樣戒藥。
我請求蔡醫生協助我減藥戒藥。他評估後,覺得我的情況是可以不必使用這些精神科藥物的。蔡醫師開始教我服用自然酵素的營養療法,來協助我渡過減藥階段。我太太得知有醫師可以幫助我戒身心科藥物,也開心的支持。我於是全力配合蔡醫師的囑咐,剛開始他沒有叫我立即停服所有身心科藥,只說先從少一顆身心科藥物開始著手。在蔡醫師那邊減藥很有效率,我大概看了三個月的診,之後就成功斷藥。
減藥的那個階段,情緒是有起伏的,更容易暴怒、更焦慮,其實很辛苦,自己也知道一點小事情就很容易觸動自己的情緒,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又控制不了。但是因為自己知道是減藥的渡過期,所以就是多做運動、去爬山、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
我也做了環境和飲食上的調整。我搬家了,搬到比較安靜,沒有汽車聲、沒有摩托車聲的居所,自然可以睡得比較好。飲食方面,孩子有買一些酵素,天然食物,固定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類的食物,比方說是蛋類、豆腐類等等,蛋白質多吃一點,澱粉類少一點,並且飲食盡量簡單。
蔡醫師幫我跟家人溝通,讓家人理解我
蔡醫師診所看診時,我會跟蔡醫師描述過去幾週發生了什麼事,讓我的脾氣很暴怒。蔡醫師很有耐心的聽我說完,請我下次回診的時候(兩個禮拜)讓太太陪我一起來看診。
回診時,蔡醫師親自跟我太太解釋說:「你先生最近的爆脾氣是受到減藥的影響,所以要太太一定要多擔待些。」我太太也聽得進去,反正我們也知道這個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一定要撐過去。我覺得是值得啦!當你拋開藥物的控制,恢復正常的狀態,高興的時候很高興,不快樂的時候就不快樂,生活中本來就是會有不快樂的事情。
我覺得吃身心科藥物,就等於永遠要被藥物控制,原本情緒像曲線就該有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起伏,這樣才是正常的狀態,但,這個藥給我的感覺就是他把你情緒曲線的高點和低點的部分都切掉了,我看到很多事情好像也不會太高興,悲傷的事情我也好像不會太悲傷。靠藥物後我會發現我的情緒一直起不來,情緒永源都處於低落的地方,但想哭卻又哭不出來,其實這樣的生活品質是很差勁的,所以我決心一定要脫離這種藥。
有很多人也都建議我可以透過少一顆、少一顆這樣慢慢減藥,我自己也都有嘗試這樣做。而有幸碰到蔡醫師,協助我增強了努力斷藥的信心。
回顧我的用藥經驗,看了身心科真的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剛開始我以為吃這些藥,應該就不會有我的那些問題了,會比較安心。就只是在一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安慰作用,讓我以為這問題有改善了,可是我再仔細思考,我還是一樣不快樂,碰到事情我還是從負面思考,到最後我覺得要回頭解決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問題,而不是想用藥物解決問題。
最後,只是希望跟大家說,真的要好好考慮是不是該「一直」吃身心科藥物。一定不要像我當時那樣,一開始就被那個醫生處方了四顆身心科藥物。我曾經給兩、三位醫生看過我的處方箋,他們都覺得,第一位醫生藥物劑量開得過重了。
我是建議,民眾如果計畫開始吃身心科的藥,一定要三思,而且多給一兩位醫生看過之後,至少兩位醫師見解都一樣,自己的病情才不容易被誤判。
甚至我們自己也要思考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情緒難道要靠藥物才能夠解決嗎?我得到的教訓是,真的不是靠藥物,是自己內心的成長,強大,提升自己的思考格局,糾正自己對生活的態度,這樣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靠藥物無法真正解決什麼生活問題,也無法讓自己成長。
(感謝阿忠哥分享服精神科藥物經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