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黃顯註老師 整理編輯/CCHR公民人權會
十七年特教經驗
我是位特教老師,這十七年來,觀察過形形色色的孩子,包括被邊緣化的孩子。在從事特教之前,當了八年的幼教老師。期間我發現: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各的狀況,我希望每一位孩子,即使是需要特教的孩子,都可以得到適性的學習,並且可找到展現的舞台。於是我轉換跑道,成為特教老師。
我們就在教育的第一線,深刻瞭解到:孩子需要因材施教。畢竟父母有孩子的時候,不等於已經學會如何教養孩子。但會發現,有些孩子,父母可能需要更花心思去教養他們,卻為了圖方便,而帶孩子去確診;確診後,又為了方便治理孩子,非常容易以服用利他能、專思達等精神科藥來取代解決教養問題。
這些孩子被貼上「生病」的標籤,常常在班上是被排擠的;甚至有的班導師不瞭解這樣的孩子,因為孩子的無知闖禍,就會在班上直接指責孩子所犯了的錯,破口大罵,讓孩子沒有尊嚴!
看到被羞辱得很慘痛孩子,當時我的心跟著慘痛起來,這樣的孩子也是人呀!為什麼不能被尊重呢?孩子在班上就變成是「邊緣人」,好像是犯了滔天大罪!但他們只是不懂得危險,從來沒有人啟發他們開一扇窗,引導孩子去思考這樣做使否正確呢?!他們更需要家人關心、耐心陪伴。引導這樣的孩子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例如,倒杯水,要教他如何拿杯子放在水壺對口,在執行當中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進行。
吃藥的孩子更焦躁不安
關於用藥,我研讀過利他能、專司達等藥物的資料,仿單上面寫著使用這些藥物會有副作用,並且明白地指出:有噁心、嘔吐、暈眩、吃不下飯等副作用。
我親自觀察到:孩子從家裡來到學校,處在新的環境中,他已經很害怕了。用藥之後,可能有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他們更是害怕外界的聲音,常常出現發抖、焦慮、疑神疑鬼的現象;餵了藥之後,孩子更是焦躁不安。
所以,我極力主張「不贊成孩子服用精神科藥物」,甚至告訴家長,如果他的孩子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會希望孩子遠離藥物的傷害,還給孩子一個安全的世界。有些家長,觀察不出來,自然沒有認同感。觀察出的事實,就是事實,勝於雄辯。
特教班的孩子比較容易有用精神科藥物的狀況,我觀察到他們比較渙散,精神上無法集中。我以前對用藥就很反對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有這些反應。直到我接觸到CCHR公民人權協會,才瞭解精神科藥對身體的傷害,它會控制一個人的身心靈。我親身觀察到,有些用藥的孩子更躁動,更沒有辦法控制自己,隨時隨地出現躁動現象。而且孩子全身會有發抖的情況,這些事情家長完全不能瞭解,家長以為用藥就可以控制好病情,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有一次,我班上來了一位五年級的孩子,他的狀況甚至連他的導師都排擠他,老師要家長帶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這孩子在班上,常常好動地跑跑跳跳。國小二年級的老師建議,要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家長想說是老師的建議,便直接這麼做了。未料,用藥之後衍生出更多的狀況出來。他從國小二年級開始服用《利他能》,一路到五年級換藥《專思達》的時候,遇到我。我拿了一片公民人權協會【致命的錯誤】*的DVD給家長看。
這個小孩吃《利他能》沒有達到導師和家長希望的「效果」,處方被換成了《專思達》,但是不論是生活還是功課,狀況一點都沒有好轉。我把這些藥物的資料拿給家長看,仿單上載明,服用藥物的孩子沒有食慾。這讓父母終於意識到:這個孩子完全沒有食慾,吃任何東西容易吐出來,原來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他的身體非常的瘦小,營養不夠已經影響到他的身體了。沒有食慾和瘦小,是抗過動的藥物《利他能》的副作用所造成的,而且醫生現在又換了《專思達》,還增加劑量,讓這個孩子的身體受不了。
你在乎他的分數,那身體狀況呢?
這孩子在班上的人際關係,很不好,沒有辦法學習。升上五年級,在第一次考試的時候,這個孩子數學只考了4分。家長很擔心地跑來問我:「老師,我的孩子的數學只考4分!」我反問家長:「你在乎他的分數!請問你有沒有在乎他的身體呢?」
很多家長錯誤的觀念,一直活在過去。尤其很多住在鄉下的家長,無法接受現在的新知識,我更需要給這些家長新訊息新知識。我知道我的力量很有限,但仍然努力的慢慢地引導這位家長的觀念,讓家長看到,孩子逐漸地藥物減量之後,他的整體情況有開始改善。
我剛開始去他們班上上課沒多久,看到這個孩子腳在發抖、身體也跟著在發抖,我問孩子,你怎麼了?孩子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我第五次幫他上課的時候,這孩子突然用手要抓我的胸口,我順手抓住他的手,以便防禦,我們彼此都嚇了一跳!當時我有跟家長及導師反應孩子的狀況,家長和導師都說,他以前沒有這樣的反應。依我的判斷,有可能是從《利他能》換成《專司達》造成的藥物副作用,但是家長不相信,家長覺得孩子不會動手。從那時候,我開始分享家長一些藥物的新知識、新訊息,家長對藥物的盲從才有一點改變。
我發現:都是因為家長不夠瞭解,老師也不夠瞭解,造成這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讓人覺得不OK,覺得他好像都做不來,乾脆不要讓他做。但這樣的孩子,實際上,更需要做事情。
生活自理要耐心教導
特別是學會生活自理。例如,這個孩子有一次去大便,大到便盆外面,孩子不知道怎麼辦?他的鞋子又踩到大便,他走進教室,就聞到很臭的味道。我問他:「你是不是有踩到大便?」孩子的表情很的慌張。我就帶著孩子去廁所,問明孩子:「你剛剛在哪一間上廁所?」孩子帶我去看,我帶著孩子去清洗地板,告訴孩子我們來清洗廁所,我倒水、他拿刷子刷地板,洗完之後,孩子非常的開心。接下來上課,我看到這個孩子,他放下了他的擔心,孩子一開始是擔心我會罵他,我帶他洗完地板,他反而開心的笑出來。
他是用精神科藥的孩子,他的一些狀況,我有觀察出來,我才有方法去帶他。孩子變得非常的信任我,從此每個禮拜去學校上課時,這個學生都會提早在停車場等我。他會主動幫我搬教具,他是自己提早來的,而且我都不用跟他說,他是等待我到學校,他看到我車子快要停的時候,他就衝出來。我只好告訴他:你不要太靠近車子,我會撞到你。
孩子是有感覺的,他知道我對他好,他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但他會提早來等我,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我的喜愛,而這是孩子前所未有的行為。
上學期減藥後,在下學期,孩子吃得下飯,身體也開始長肉,家長十分高興。我告訴家長,孩子需要增加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才會有活力面對生活的一切,開心地在過日子,願意學習。另外,他也需要旁人的肯定。孩子有辦法吃飯,就有辦法面對學校的活動。
勇敢面對校方質疑
當第一個學期結束前,有一場跟孩子家長、校長、主任的會議。教務主任發現我說服家長讓孩子減藥和戒藥,充滿質疑地說:「你讓這個孩子減藥或停藥,會不會傷害到這個孩子?你不知道那個後果啦!」當下訓了我一頓,給我莫大的壓力!但是基於觀察到的事實,我並不當場辯駁,只是堅持主張以逐漸減少精神科藥物的方式,來幫助這個孩子。
當我帶這個孩子第二個學期結束時,校長、主任還有家長再度開會,校長特別提到,這個孩子在參加畢業典禮的時候,他是在校生朗讀最大聲最好的那一個,所有家長的焦點都在這個孩子的身上。因為孩子大幅進步的表現,也讓其他同事對我另眼相待。他朗讀得很好,朗讀不是我教他的,我教他的是提升他的面對能力,他真的可以很開心地去面對觀眾。
五年級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家長很開心的告訴我:「老師,我的孩子改變了。」這孩子整個戒斷了精神科的藥物。
停藥後注意力反而進步
在上課的互動上,他的注意力也有進步,他可以完全複製我的話,跟他討論時,他完全瞭解。完成一件事,再繼續完成下一件事。有一次,我敲木琴小蜜蜂給他看,跟著我敲,敲一次,敲二次,讓他練習,讓他手眼協調。障礙越重度的孩子,越要讓他動,並且動在有目標的地方。這孩子從來沒有打擊過木琴,他願意看、願意學,他變得很專注,很有興趣在學習樂器,他玩得非常的開心。
我之前選修過很多特教組相關學分。一開始我可能不知道他會哪一種樂器?當自己越瞭解越懂孩子的時候,看得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長處,我讓他應用在玩樂器上。當我用對了,孩子會覺得很有趣,他變得高興而且有成就感。另外,在我幫他上數學課的時候,我教他一遍,就請他上台教我一次,這樣反而讓孩子有成就感,學到自信心,他是超級愉悅的。
家長和我可以明顯地觀察出:沒有用藥物的孩子,他可以安穩地處在任何空間裡,不會出現躁動現象。在引導後,是有辦法去注意周遭的環境的。同時,大人給的指令有辦法完成。孩子變成天使,願意和父母親溝通了,接下來可以快樂的過日子。
雖然我帶這個孩子僅一年的時間,我發現當他精神科藥物完全戒斷後,有了很大的改善。很開心看到他的改變,這是我覺得非常驕傲的地方。
顯註老師四個成功教養撇步
一、找出孩子優勢和特色:
由於父母(或是撫養孩子的人)才是真正成功教養的關鍵人物,不論這孩子是否是需要特教,我真地很想跟家長們說:請您們要看到孩子的優勢,要看孩子「會的東西」,而非「不會」的東西。如果不夠瞭解孩子,如何看到他的優勢呢?我是一位老師,我不瞭解他,我如何教育他呢?父母更需要去瞭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我觀察到家長少了這一塊,父母覺得孩子的成績很重要,但從來都沒有想過孩子的需求、他要的是什麼?
二、生活能力的學習比學業重要:
很多的父母都不瞭解孩子的心聲,從來就沒有關心過孩子,不知道他的孩子能力在哪裡?如果我這個做老師的全部一手包辦了,這會剝奪了孩子學習的能力,這個才是最慘痛的!
一顆幼苗,因為父母的揠苗助長,本末倒置,都認為成績好就好了,父母認為孩子不用去做任何他周邊生活的事情。我問過很多小孩,你家的住址是什麼?你家附近最大的地標是什麼?描述一下你家附近有什麼?超商?公園?大部分是一問三不知。
請不要剝奪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去做。但過程中,記得不要去嫌棄孩子。碗沒有洗好;請不要嫌棄他,地沒有掃好;請不要嫌棄他。
三、尊重孩子比挑孩子錯還重要:
台灣的父母很多都用負面的話,孩子怎麼可能會好呢?孩子有做的事,記得當下就要先謝謝他的幫忙。如果沒有做好,也沒關係,可以詢問孩子:你覺得可以怎麼做更好呢?我觀察到父母對待孩子的一些不完美的地方,總是立即糾正。請記得要謝謝自己的孩子做到什麼,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會很開心的。這個開心會讓孩子覺得世界是溫暖的。
家長記得要用方法,把球丟回去給孩子。尊重孩子很重要,尊重對一個精神個體來說是一個很棒的禮物,你只要尊重他,他也會尊重你,就可以過得很開心很快樂的日子。對待孩子只需要用一點點方法,也用不著生氣,發出溝通訊息,和緩的語氣,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告訴我嗎?孩子會有些想法,孩子會去動腦筋,他就有想法,他就會去改變。善良的個體是會自動導正的。
四、家長的言語和行為有耐心:
我們必須給孩子一些正向的能量,不然孩子會過得很痛苦!在孩子身旁協助照顧的大人,言語上需要先不要急躁,也不要帶著負向情緒指導,孩子才不會失去自信心。父母要更有耐性地陪伴和引導,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要愛他,就是放手讓孩子有機會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事。
孩子是很天真的,你給他什麼,很快就會回饋給你什麼。我有能力觀察得到,這點是我自己最驕傲的地方。我運用這個方法,在面對孩子時,先看到他們的優點,視他們都是善良的天使。
孩子會跟我在一起都是一個因緣,就是一個善的知識。
教育不只是要有良心,家長和老師更要有專注力和興趣在這上面,不但擁有愛孩子的心,而且心、口、行為一致。當我們與孩子彼此有共識,一定能達成好的溝通。
(感謝黃顯註老師慷慨分享寶貴的教學現場故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會立場)
編註1:角落小夥伴是日本畫家創造出的擬人卡通角色。有內向,邊緣化的特質,喜歡躲在角落。
編註2:公民人權協會製作的一部記錄片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3iO3aIGbE